十二年前刚到法院上班时,从我做书记员,他教我记的第一份庭审笔录开始,逐渐认识和了解了他。他是从一名乡镇公务员过五关斩六将考到法院的。在我认识他的十二年间,随着法院办案数量的增长,他每年审结的案件数,从60件、80件、120件、150件,到2015年的248件。他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站着开庭,趴着写判决书,生病住院期间,还坚持开庭。到法院工作15年以来,他始终是当事人眼中的好法官。当媒体采访时,他只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个人民法官应该做的事。这个人姓耿,民三庭的一名法官。
两年前,我倾听了一名年轻法官的心声。我问他,睡觉打鼾是个大毛病吗?他说是的,这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能导致呼吸暂停,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经检测,我睡觉时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为2分46秒。那你为什么把手术时间一推再推?他说,开庭时间已经定了,不能说改就改,做法官,就要做被人民信任的法官。这个人叫王少磊,一名三十二岁的法官。
当夜幕降临时,办公楼的灯还亮着,四楼的姑娘们还在办公桌前忙碌着。为了完成上级法院要的人事材料,张亚娣连续两个晚上加班到十二点以后;为了筹备全省社会法庭工作会议,研究室的陈程灿和社会法官杨杨、姜晗浩连续一周不眠不休;为了写好材料,陈淑燕晚上两点还在办公室……三楼的小伙子们也不甘示弱,一个国庆节我们有了自行车棚,办公楼的墙壁重新粉刷,整个单位环境焕然一新。他们为什么愿意放弃休息时间,难道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他们说,因为那是他们的责任与担当。
三年前,我认识了一个人,他第一次给我打电话时,我刚换了手机,不会用,没有接他的电话。争创省级文明单位,他征求意见时,几乎每个人都说希望不大。不去努力,怎知不能成功?工作上遇见再大的难题,他总是说,只要有责任心,办法总比困难多。我问他,您靠什么保持不断奋斗的勇气,他说我给你讲个故事,我们有个信访案件,总是化解不了,那年恰逢高考,为了当事人的孩子能上个理想的学校,我给他找郑州的教授咨询,把当事人当亲人,把群众当亲人,没有办不成的事。写的材料总是不够详实,他多次对我说,当研究室主任,要接地气,要接触一些案件,要深入群众中调研,文章才能不虚不空,不要怕多干活,多干、多学才能多进步,有为才能有位。这个人叫杨长坡,我们的院长。
一个单位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她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要我们法院拥有这些能够主动担当的人,能够不怕付出的人,能够开拓创新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不言放弃的人,我坚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