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业务研讨

        当前贪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09-01 08:57:05


        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由于法制不健全,管理上存在漏洞,给少数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由于自身政治修养不够,在糖衣炮弹进攻下经受不住考验,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道德、原则和立场,滥用党和人民给予他们的权力,大肆贪污受贿,直接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2008年至2011年,亚博365_bet3365info_365bet上网导航法院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427起,其中贪污案件30起,占案件总数的8%左右。

        一、当前贪污犯罪的特点

        (一)作案的隐蔽性

        贪污案件的突出特点是其作案的隐蔽性。在严惩腐败分子的形势下,犯罪分子惟恐事情败露而身败名裂,作案越来越隐蔽。从亚博365_bet3365info_365bet上网导航近年来受理贪污案件情况看,趋向于单独作案,共同犯罪的贪污案件越来越少。这类犯罪案件占贪污案件的90%以上。

        (二)案情的复杂性

        随着打击经济犯罪力度的加大,犯罪分子作案手段越来越狡猾,案情越来越趋于复杂,这对司法机关侦查破案和收集证据都带来很大困难。同时,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也给司法机关依法办案带来了难度。

        (三)主体的特殊性

        罪犯中国家工作人员占多数。西华法院所判案件30起33人,国家工作人员31人,占案犯的94%。根据法律规定,贪污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集体经济组织工作人员和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人员若与上述人员相勾结伙同贪污的,是贪污罪法定主体的共犯,因而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

        (四)犯罪的行业性

        贪污案件具有行业性特征。一般地说,贪污案多发于金融系统、管钱管物的部门和有关单位,其手段一般都利用职务之便进行贪污。

        二、当前贪污案件形成的原因

        (一)权力商品化,是产生贪污犯罪现象的经济根源。在市场转型期,  "一切向钱看"已成为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犯罪分子评判个人行为的价值标准。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人盲目追求物质享受,就会不可避免地陷入犯罪泥潭。

        (二)权力缺乏制约监督是产生贪污犯罪现象的体制根源贪污本质是权力的腐败变质和滥用,没有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则个人行为将表现为无规则的行为,即表现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随意性和无可制约性。在改革过程中,决策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一些规范难免会产生漏洞,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很快就建立和完善起来,这就给贪污者以可乘之机。权力缺乏监督是现阶段产生贪污犯罪的主要原因。

        (三)政治思想工作淡化、法制宣传不力,犯罪者政治素质低、缺乏伦理道德观念,是产生贪污犯罪的思想根源。

        三、对策

        (一)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权力制约;

        (二)加大打击力度,对贪污犯罪分子经济上强化制裁,从立法上应处以罚金刑;

        (三)加强党的队伍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

        责任编辑:宋营    

        文章出处:亚博365_bet3365info_365bet上网导航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您是第 5032950 位访客


        亚博365_bet3365info_365bet上网导航


        Copyright©2023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